這篇文章一方面是想講講未來物聯網平臺的生態化趨勢,另外一方面,最近參與產業互聯網白皮書的撰寫,而產業互聯網的特點中,我建議增加生態化特點,所以寫些生態化的特點。未來產業互聯網是需要搭在物聯網平臺上的,所以物聯網平臺具有生態化趨勢。
在以前的文章中,一直強調平臺的重要性,特別強調的是垂直平臺。
最核心的就是物聯網服務平臺,物聯網服務平臺在今年Gartner技術成熟度曲線上,也是接近期望度最高的技術。
而今年阿里,騰訊、華為都是主要推動物聯網平臺的戰略,GE的predix,西門子的Mindsphere,Thingworx,IBM的Waston,SAP的Leonardo,Jasper都是物聯網平臺。這一個位置是所有大公司都要爭取的位置。
這個位置的企業將來是壟斷的,所以競爭會激烈,但這個位置要求的技術面非常雜,技術門檻高,所以在發展早期這個位置的競爭非常激烈,但隨著物聯網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平臺型企業開始合作。
因為物聯網平臺型企業涉及到云計算、通訊、開發工具,大數據、流程等等方面,而傳統企業都是有企業自身的特點,所以在平臺型企業開始合作的條件下,只要這些功能中有一個領域的市場份額占據壟斷地位,那么都屬于物聯網物聯網的平臺型企業。
在物聯網服務平臺這一層,將來會涉及到很多企業。
平臺型企業有兩種模式提供服務,一種是IBM早期PaaS平臺,是為企業提供解決方案的,比如IBM在云計算早期,幫助國內很多企業建立運營平臺,使用的是IBM的解決方案,而運營方是其他機構。(現在IBM也有自己運營的平臺)。
另外一種模式,是像微軟這樣,自己運營Azure平臺。
比如現在物聯網平臺中,Thingworx與沃達豐的合作,是Thingworx提供物聯網PaaS平臺解決方案供應商,而沃達豐是運營方。就屬于解決方案的形式。
而Jasper本身就是虛擬運營商,自建control center就是運營平臺,自己運營。
當然Jasper也將Control center的解決方案提供給中國聯通,作為解決方案。
這樣Jasper的國外設備用的是Jasper的control center管理;而在國內的設備,用的是在聯通部署的control center管理,國內設備與國外設備通訊有通信的需求,那么Jasper與聯通的control center平臺必然是可以通信的。
所以Jasper擁有國外設備的數據的所有權,但一定有聯通上設備的使用權!
而聯通擁有國內設備的數據的所有權,但有Jasper上設備的使用權。
雖然不可能Jasper和聯通不可能擁有所有設備數據的所有權,但在這兩個平臺上,一定可以使用所有合作伙伴的數據。
同樣的道理,現在IBM的waston和西門子的Mindsphere已經開始合作。
在IBM的平臺上,有waston的解決方案,但也可以安裝Mindsphere的解決方案。
在西門子的Mindsphere上,既可以使用Waston的服務,也有自己的解決方案。
未來IBM的客戶的設備可以調用西門子平臺上的數據,而西門子平臺上的客戶,也可以調用IBM的客戶設備的數據。
未來在全球的設備在一個平臺上運行的可能性是非常非常小的。但未來全球的設備可以是通過不同的平臺互聯,而不同平臺之間的信息是互通的。但在一個平臺上,可以通過調用其他平臺的接口獲得所需的所有數據。
但平臺與平臺之間,平臺上不同解決方案之間是通過生態化的模式合作:保證生態上,每一個服務商都有收益,實現公項共贏。
比如IBM與西門子公司是互為平臺提供商,互為開發者。
在IBM運營的平臺上,西門子企業應用Waston開發出個性功能,IBM就是平臺供應商,西門子就是開發者。
在西門子運營的平臺上,IBM應用Mindshpere開發個性功能,西門子就是平臺供應商,IBM就是開發者。
(此處的邏輯用IBM,西門子做案例,對未來的趨勢判斷,并不是現在有的狀態)。
介紹的物聯網的PaaS平臺的核心是賦能。
一方面是技術之間相互賦能。IBM的Waston核心是認知功能,而西門子的Mindsphere集成了自動化的經驗。
IBM的waston為西門子賦能在于認知功能,讓西門子借用Waston接口而擁有了認知功能。
而在平臺上更多的傳統產業,可以借助物聯網PaaS平臺擁有技術能力,利用技術能力,可以用低的技術門檻,實現產業的整合。
通過平臺賦能,搭建一個良好的生態化環境,實現平臺層的社會分工,讓專業的公司做專業的事,競和而不是競爭。
未來云平臺上是生態的承載者,不同平臺之間互相也是開發者。
未來物聯網PaaS平臺一家獨大是很難的,但每一家PaaS平臺服務商,在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一家獨大(可以是自己的客戶,或者是其他平臺供應商,購買了平臺的解決方案,或者購買了服務)。
未來幾年,這種平臺上的生態化的合作將是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