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互聯網和B2B都是未來商業的主要形式,那么產業互聯網和B2B必然要符合服務業文明的商業特點。
產業互聯網有多種理解,一種理解產業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的概念一致,那么產業互聯網一定符合服務業文明的特點。
當然還有人將產業互聯網理解為B2B電子商務。
B2B電子商務概念,國內大多人理解的B2B是阿里的B2B撮合交易為主的形態,因而很多機構都把撮合交易作為B2B的最初模式。
事實上,最早期(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代)的B2B指的是以企業用戶為客戶的企業,建立網上交易的網站,通過網站銷售其公司產品。[B2C指的是以終端消費者為客戶的企業,建立的銷售其公司產品的網站]。這個時期,最典型的B2B/B2C案例是戴爾的網上交易平臺。因為戴爾既有企業客戶也有終端消費者客戶,所以戴爾的電子商務既是B2B也是B2C。
而B2B/B2C網站加速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息流,也就開始對企業的上游(供應商)的信息流也有加速的趨勢,于是促發了核心企業之間與上游的供應鏈協同,與上游之間供應鏈協同傳遞的是未來的原材料的需求信息,這又需要通過APS系統來獲得未來需要的物料需求。
所以在2000年互聯網泡沫之后,以核心企業為主,構建了供應鏈協同生態,核心企業實施供應商管理系統,供應商協同協同,高級排程系統,從而優化了以核心企業為主的一系列供應鏈生態系統中的效率(以更低的成本獲得更好的服務)。B2B的概念國外提的少了,而更多的是供應鏈管理的概念。
以核心企業為龍頭建立的供應鏈體系對于質量的管控是通過企業內的流程管控,以及向供應商輸出質量管理體系來完成。因而這種模式,物聯網技術不是必需的。
隨著B2B的發展,將會經歷撮合交易、交易平臺、價值平臺等發展階段。對于B2B平臺而言,在交易平臺階段,將在平臺上實現交易,而平臺對平臺供應商的管控力度是不如企業內和供應商那么強的。為了保證平臺上交易產品的質量可控,就需要對平臺上產品的生產過程、運輸、交易的全過程追溯,這就需要物聯網技術,在生產、運輸、交易的各個環節獲得可追溯的信息,通過物聯網技術保證質量一致性。所以物聯網技術是B2B交易的質量保證,而B2B的平臺交易模式、價值平臺模式等階段就是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實際上就是以B2B平臺,優化產業,實現產業整合。
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功能,首先要借鑒以核心企業為龍頭的供應鏈體系的很多功能,比如供應商協同,APS等功能。協同的基礎是計劃,所以APS是供應鏈的核心功能,將來也是產業互聯網平臺的基本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