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工業互聯網PaaS的數字化模型的論述,在數字化模型中,包括兩類模型,機理模型和數字化驅動模型。能夠建立模型的企業,需要非常深厚的行業經驗積累,而豐富的經驗,通常是成功的企業經過長時間積累形成的(通常都是大公司),但大公司為了保證質量的一致性,必然制定嚴格的流程,用標準約束操作,又會抑制創造性。
小企業創造性強,但卻缺乏質量一致性和規模效應。
所以在物聯網時代,將會是大平臺+小機構的服務模式,大平臺利用規模效應,利用行業經驗形成的微服務(或工具)為小機構提供服務,為小機構賦能,讓小機構擁有大企業的規模效應,質量保證流程、行業經驗;而小機構借助大平臺的能力,提供更加個性化、具有創造性的服務。
2017年5月推動的S2b是這種大平臺+小機構模式的一個案例,S是大的供應鏈平臺,b是更多的小的服務商。大供應鏈平臺和更多小的微型企業,共同為終端消費者提供服務。
大平臺+小機構的模式,最核心的是賦能,大平臺為小企業賦能。
同樣的,技術平臺為行業平臺賦能,做技術賦能。
比如PTC的Thingworx平臺就是最典型的技術平臺,構建了一個完整的應用開發(開發工具)、應用服務(運營管理工具),可以降低在Thingworx平臺上開發的門檻。比如Thingworx上提供了Widget組件功能,應用開發者可以不用軟件開發通過組件拖拉的方法,就能做應用開發。而組件的服務模式。這樣就形成了分工:行業平臺企業,包裝行業組件(將行業的機理模型包裝成組件);應用開發企業(SaaS服務提供者)在開發行業應用的時候,直接調用行業組件的功能。從而實現了行業平臺和行業應用開發的分工。
技術平臺是構建了應用開發,應用運行的環境。行業平臺通過微服務、組件為應用開發企業賦能,構建完整的大平臺+小機構的服務模式。